宋真宗时,有一天他下了一道圣旨,表明自己要封刘氏为贵妃,然后让内侍把圣旨送到宰相李沆手里个人股票质押,想让他安排这件事。
让人没想到的是,李沆非但没有执行宋真宗的旨意,反倒当着内侍的面就着烛火把圣旨烧了,然后告诉内侍:“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行!”
事情反馈到宋真宗那里,刘氏封贵妃的事居然就这样不了了之。
这位敢火烧圣旨的李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?他这样胆大妄为,和宋真宗的关系相处得怎么样?他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?
影视形象,图源网络
一、以正大光明立身
李沆是洺州肥乡(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)人,他自幼聪明好学,宋太宗时考中进士,从此步入仕途。995年,赵恒被立为太子,李沆升任礼部侍郎,同时兼任太子宾客,赵恒以师礼对待李沆。两年后赵恒即位,是为宋真宗,李沆被任命为户部侍郎、参知政事,很快就升任宰相。
展开剩余86%在宰相任上,李沆表现出敢于对抗皇亲国戚的一面,他不仅敢直接烧掉宋真宗册封贵妃的圣旨,对于其他皇族成员同样毫不妥协。
驸马都尉石保吉曾经向宋真宗请求赐予“使相”荣誉,宋真宗专门就此事询问李沆的意见。李沆回答道:“像这种荣誉职位,本人必须有相应的业绩才行。保吉身为皇亲国戚,并没有攻城作战的功劳,如果赐予他这样的官职,恐怕会受人非议。”
石保吉,石守信之子,宋太祖女婿;图源网络
宋真宗不甘心,后来又再三问起石保吉赐官的事,李沆始终坚持自己意见,这件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。
值得庆幸的是,李沆这样性格耿直的人遇到了比较宽容的君主,宋真宗始终对他怀有一份特殊的尊重。
虽然李沆经常直言反对宋真宗,但是宋真宗仍然对他很关心。当时满朝官员密奏成风,只有李沆从来都不做这事。宋真宗十分好奇,于是就问李沆:“别人都有密奏,只有爱卿你没有,这是什么原因呢?”
李沆仍然是一副义正辞严的样子,他回答道:“臣担任宰相一职,公事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说,又何必要密奏呢?喜欢密奏的人,非谗即佞,我对此深恶痛绝,又怎么会效仿他们呢!”一番话尽显公忠体国的赤诚。
宋真宗的影视形象,图源网络
二、独到的识人眼光
作为宰相,李沆很重视人才的选用,曾经向宋真宗谏言不要任用那些浮华浅薄、喜欢生事的人。对于同僚推荐的不合用人才,李沆同样会直接拒绝。
寇准曾经和丁谓关系很好,他就向李沆推荐丁谓,李沆却直接否决。寇准觉得很奇怪,就问李沆原因。
李沆回答道:“你看丁谓的为人,怎么能让他领导别人、担当重任呢?”
对李沆的话,寇准很不以为然,反问道:“像丁谓这样的人,您又怎么能压制他、始终让他位居人下呢!”
李沆不由笑道:“有一天你被他所害后悔的时候,可要记得我的话!”
不出李沆所料,后来丁谓拜相,寇准果然被他陷害,被贬到边远的雷州担任司户参军。直到此时,寇准想起李沆对丁谓的评价,不由深深叹息自己眼光不如他。
影视形象,图源网络
李沆不仅具备识别人才的慧眼,对于年轻的宋真宗也有精准的判断。
李沆做宰相的时候,王旦担任参知政事。看到李沆总是在奏章里汇报各地水旱盗贼这样的小事,王旦非常不理解,认为李沆不应该用这样的繁琐小事以扰上听。
李沆很有耐心地解释说道:“人主年少,我们应该让他知道四方的艰难。如果不让他明白天下艰难,以他血气方刚的性情,就会留意声色犬马,或者大兴土木、甲兵这样的事。我老了,或许不会看到这一天,未来的宰相恐怕就会被此困扰了!”
事情正像李沆预料的那样:李沆去世后,宋真宗看到边塞无事,就在王钦若、丁谓等人的怂恿下举行泰山封禅大典,大肆营造宫观,折腾得不亦乐乎。
宋真宗的影视形象,图源网络
此时,担任宰相之职的正是王旦,他想要劝谏却无从下手,想要辞任又感念宋真宗对自己很好。左右为难之时,王旦想起李沆以前说过的话,不由感慨说道:“李相真是位圣人啊!”
李沆的识人智慧不仅被同僚认可,也深深地影响了宋真宗。李沆去世后,有人推荐梅询入朝为官,宋真宗不由脱口而出:“李沆曾经说过这人不是君子!”
即使李沆已经逝去,他的判断仍然影响着帝国人事。
三、无口匏
李沆日常接待宾客,常常寡言少语,因此别人给他一个评价:“无口匏。”也就是没嘴的葫芦。
马亮和李沆、李沆的弟弟李维关系都不错。有一次,马亮就和李维说起这件事:“别人都说你哥哥是没嘴的葫芦。”结果,李维很快就把这句话转达给了李沆。
听到这样的话,李沆不仅没有生气,反倒缓缓说道:“我知道这件事。现在朝廷之上,上殿议事大臣的意见都能够得以表达,圣上的旨意上情下达,能够传达到各级部门,大家都可以看到。国家边塞上的事,北有契丹,西有夏人,我经常日夜不休地和同僚们商议应对策略,每一项都要考虑周到。我也会和那些杰出的人才交往,可是一番谈论下来,并没有什么能够启发我的思想。其他新晋仕子,往往容易在各种场合自表功劳,以求得到更多关注和奖赏,这样的场合我又何必多说呢?如果我在这些场合都随意发言,岂不是自投罗网,容易让自己身陷纠葛之中吗?我可不会做那些的事!”
李沆这番话尽显智慧:什么场合应该运筹帷幄,什么场合应该沉默寡言,这位宰相显然比任何夸夸其谈的人都更清楚。
结局
1004年七月初三清晨,李沆像往常一样去上朝。当他在待漏舍等候时,突然感觉身体不适,于是告假返回家中。
宋真宗对李沆的身体健康状况十分关注,他马上派太医前去诊视,并不断派出内侍前去探望。一时,从皇宫赶往李沆府上的内侍络绎不绝,宋真宗对李沆的关切程度由此可知。
即便如此,宋真宗仍然觉得不够,李沆病倒的第二天,他亲自前去李府探望,并赏赐白金五千两。
不幸的是,宋真宗刚刚返回皇宫就听到李沆病逝的消息,终年58岁。
宋真宗悲痛万分,他再次返回李府,在灵前痛哭不止。想到这位老臣的一生,宋真宗不由感叹:“李沆作为大臣,忠良纯厚,始终如一,怎么会不能享有长寿呢!”说罢又是泪如雨下。
宋真宗为李沆超规格辍朝五日,追赠他为太尉、中书令,赐谥号“文靖。”
不仅如此,为了表达对李沆的厚爱,宋真宗特地提拔了李沆的弟弟们:李贽升为虞部员外郎,李源升任太子中舍、屯田员外郎,李维升任户部员外郎。李沆的儿子李宗简被任命为大理评事,赐外甥苏昂、妻兄之子朱涛同进士出身。这样的身后哀荣,很少有大臣能够超越。
李沆在任时被人们称为“圣相”,他去世之后不仅极尽哀荣,后来宋仁宗时还得以配享宋真宗庙庭,宋理宗时位列昭勋崇德阁。清朝康熙时,李沆得以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,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尊崇。
资料参考:《宋史·列传四十一》个人股票质押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专业的股票融资比利 美国天然气期货日内跌超3%,报3.063美元/百万英热
下一篇:没有了